找到相关内容941篇,用时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怎样读“妙云集”(1)

    ‘妙云集’有六点精神及八项特色。精神是人本的,入世的,利他的,今生的,自力的,肯定的。特色是信智合一,大小一贯,空有无碍,真俗融通,心物相依,解行并重,理事相即,今古共扬。这篇文章,事隔十年后的今天...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3051811.html
  • 虚云大师的教育理念

    ldquo;解行相应”,否则“说食不能饱”。而行之于内,要定慧圆融,行之于外,在四威仪中严守律仪,这样就可以得到亲身的受用。教学之法,不在于多谈理论,虚老认为关键在于行...

    道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3851829.html
  • 宗密的超验真心与朱子的超验理体思想的比较研究

    ------------------ p256 解行顿成,理性顿显”之教;“圆教”则是谈“主伴无尽”、“阐明果相”之教(注四)。另外,就“修行方法”(悟入方法)而言,法藏似乎尚未特别加以发挥,可能...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0751884.html
  • 澫益法师儒佛会通思想之研究——以《学庸直指》为例

    诚。故诚乃是物之终始,若谓诚理是无,则一切物从何而有。”、“虽有解行位三,实非判然三法,一一皆以真如理性,为所悟、所观、所证。……可谓因果相符,性修不二矣。”[36]都是强调修德并没有离开性德之外别有...

    周玟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0751885.html
  • 以佛法看人的肉身结构、认知现象及复制生物的问题

    依每个人的根器或因缘而不同,例如有人由神秘经验而起信,有人由认识了解而起信,也有人因信而信,也有人由解行并进而到达“一心净信”。以下我要由科学的角度给各位介绍佛教,希望大家由认识佛教而信仰佛教,希望...

    紫虚居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5252083.html
  • 智俨的人天教

    思想,并不是认同其第三阶之说,如智俨在《孔目章.明法品内通依五乘定其损益分齐义》言:  佛出世时及末代时,定其解行,善恶两相,此亦不定。若说佛世善多,末代恶多,此亦可然。(28)   木村清孝指出这段...

    李治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04053184.html
  • 回应林建德先生之考察现代禅

    :三慧相,缘名俱义,如次有别闻所成慧,唯缘名境,未能舍文而观义故。思所成慧,缘名义境;有时由文引义有时由义引文,未全舍文而观义故。修所成慧,唯缘义境;已能舍文唯观义故[66]。  这才是佛教谈到的解行...其间的决裂,为汉传佛教开出一条解行并重,宗教双明的坦途,应该是今后汉传佛教领域共同的课题。现代禅对于印顺法师人间佛教思想的讨论辩证,应该可以看成是在这个大的历史脉络下,做出的及时反应。西方的历史哲学家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13653233.html
  • 宋代政局与佛教的“世间”化

    927—988),字惟远,高丽玉族出身。从义寂受学,后来“法席大开,得二神足而起家,一日法智师(知礼),一日慈云师(遵式)。法智师延庆道场,中兴此教,时称四明尊者;慈云建灵山法席,峙立解行,世号天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74253566.html
  • 佛教的自我教育与生活实践

    顺应了当时南北社会统一的需要,将南方重佛教义理的阐扬,与北方重禅法的实修融合起来,倡导解行并重的风气。智者大师将当时的中医、养生等方法,及配合当时社会文化背景,融入他的著作当中,为当时中国行者整理、...

    觉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84353617.html
  • 论解脱

    转化。而由于“自我”与“隶属于自我的事物”其实存性在前面颂文中已被否定,因此前三颂文严谨的逻辑推论便为第四颂的解脱提供一实践的真实性,是以修行者只要能真确解行前三颂文所阐述的“无我”思想,便能发动这一...

    赖惠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10354307.html